军民合作饭店:抗战襄河防线上的红色堡垒

发布时间:2021-06-13动态浏览次数:358

军民合作饭店:抗战襄河防线上的红色堡垒

曾志出面主持 张克侠筹集经费 张自忠在此宴客

2021年06月11日08:18 | 来源:湖北日报

1993年6月,由曾志亲笔题写的饭店牌匾。 (通讯员 杜文成 摄)

军民合作饭店旧址。(通讯员 杜文成 摄)

曾志,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她去世后,女儿陶斯亮写道:“您所奉献的远远超过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张克侠,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连襟,抗日名将张自忠的铁搭档,毛泽东、朱德通电嘉勉的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他在秘密战线卧底工作20年,前线举义打开淮海战役胜利之门。

在历史风云中,曾志、张克侠曾驻留荆门,联手建立了抗战前线的红色堡垒——军民合作饭店。

曾志、张克侠见面心照不宣

今年5月底,荆门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述了军民合作饭店的抗战往事。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荆门是五战区襄河防线的要冲,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的驻守地。日寇飞机对这里狂轰滥炸,一座繁华的县城,几乎被炸成废墟。

为扭转县城凋敝混乱的局面,中共荆当远(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决定,由县委书记曾志带领先期从汤池合作事业训练班派来的共产党员郑速燕等9人,在荆门城关北门三里街,利用废弃门面办起卖粥的小饮食点,还动员群众腾出房屋临时安排住宿,初步缓解过往军民的食宿问题。

“当年卖粥的小店,今天位于荆门市民主街南端,是荆门尚存的为数不多的革命纪念建筑之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小店扩充后的样子,面阔四间11.28米,进深二间11.57米,砖木石混合结构,穿斗式构架,重檐平角,内设阁楼,是荆门民居的典型代表。”工作人员介绍。

1938年11月,三十三集团军退守襄河防线,司令部驻地就在荆门城西龙泉书院。时任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实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张克侠,听闻荆门有两位抗日救亡的女士,估计是我党地下组织,当即慕名来访。双方见面,都严守纪律没有表明身份,但心意相通。张克侠主动提出,以“军民合作,恢复工商,繁荣市场,方便军民”为宗旨,援助经费。张克侠回部队后,筹集1000多元交给曾、郑二人增资,将饮食点扩大为饭店。由于饭店的资金来源于部队,扩大后的饭店即挂牌为“军民合作饭店”。

“我们现在看到的牌匾,是1993年6月曾志同志亲笔题写的。”工作人员介绍。

成为中共荆当远中心县委机关驻地

曾志直接领导军民合作饭店的工作。党外人士吴显忠任饭店主任,服务员全是从汤池合作事业训练班派来的青年积极分子,还聘请两名厨师。饭店既开办酒席,又接待住宿。

饭店的兴旺景象,也影响了逃难的民众,他们纷纷搬迁回城,商店陆续开门营业,市面日趋活跃。1939年春,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路过荆门,张自忠特地在该饭店举办宴会招待,以彰显其唤醒民众联合抗日的政绩。

军民合作饭店,对鼓舞军民抗战情绪和推动襄西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寻访调查了解到,这里是中共荆当远中心县委的机关驻地与活动基地。当年饭店服务员的围腰上有两个小荷包,一个装筷子,一个装进步书报,利用菜未上桌的机会,把宣传抗日的书报给顾客看。利用和客人聊天的机会,向民众和军人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中心县委还请来学校师生中的积极分子在饭店商议、组织宣传队,运用话剧、演讲、绘画、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在城乡掀起抗日救亡的群众热潮。”据介绍,饭店服务员徐静就是专门向上递送情报和领取上级文件的交通员。通过饭店掩护上下联络活动,对各地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动民众参加抗日救亡、秘密筹集抗日武器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饭店还有个重要作用是团结友军。为了团结三十三集团军,中心县委做了许多工作。1938年底,三十三集团军有20万斤军粮在沙洋,要县政府派人急送当阳,国民党的县长万般无奈之下跑到饭店求援。曾志立即派郑速燕、杨振东同志带领100多名民工及骡马奔赴沙洋,圆满完成了抢运军粮的任务。”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1939年8月,创建近一年的军民合作饭店被荆门县政府查封。荆门市博物馆负责人认为:“饭店存续时间不长,却是荆门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军民合作饭店是一个标志,我们能从中看到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抗日中流砥柱的作用。曾志、张克侠这些革命先辈在民族危急关头的担当作为,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杜文成)